特色非遗+现代互动装置案例集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介绍 重塑非遗生命力 01 加强非遗理论研究 引领非遗保护实践 UM 有关非遗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 什么叫做“非遗”?“非遗”本身又包含哪些最基本的特点?这是每一个从事非遗理论研究或者实践工作的人所必须认识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了明确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遗最为重要的特征主要有:无形性、公共性、生活性。 UM 有关非遗的保护方法 本真性保护:必须保护真实的非遗财产而不是虚假的非遗财产,这是非遗保护的基本前提。 完整性保护:就是在对非遗资源与非遗项目进行保护时,不但要保护本体,而且还要保护与本体有关的所有因素。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传承性保护(略) UM 有关非遗的保护价值 在有关非遗的保护价值问题上,应该强调维护文化生态多样性理念、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理念、促进当代文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各种文化节、文化展览、文化大赛、文化表演以及娱乐游戏等等)。 二、案例 重塑非遗生命力 02 UM 中国陶瓷文化 三维立体展示:利用3D扫描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将文物的外形、纹理、颜色等细节进行精确复原,生成高精度的3D模型,观众可以从任意角度查看文物的三维立体影像。 同时操作者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图案放到自己做的瓶瓶罐罐上,做独属于自己的陶瓷。 用H5的创意方式宣传中国陶瓷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欣赏陶瓷的外在美和内在意义。 UM 纺织文化互动投影科普墙 制造业展厅-纺织业文化科普交互墙运用多媒体交互技术,动画、动效、音效相结合,有效科普展厅主题,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的防染印花技术在唐代日渐发达,不论是蜡防染色形成的白色花纹,还是结扎染色形成的晕染效果,抑或是采用图案花板夹染形成的对称图案,都有入缸染色的步骤。 UM 茶道展厅设计 制造业茶道展厅设计,融合现代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使展厅更具特色,通过互动墙面让参观者更直观了解从制茶到到练茶的茶道精神。 身临其境的了解茶文化的精髓,品茶香,直观的感受非遗茶文化的细节 UM 汉字文化展 汉字文化展-国风数字交互,在方正之间感受文字的魅力,用视听泛起文化的涟漪,智能交互感受现代的非遗格局。 书法艺术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呈现形式,结合中国古代工艺之美,创造出一个大气磅礴的国风非遗空间 UM 铜鼓文化 观众通过敲打乐器带动声浪波动式传播,力气越大浪越大。利用宽阔的空间,通过虚拟投影技术、3D渲染、游戏编程、虚拟IP、特效互动等手段。 以美妙的声光电效果和全方位的互动投影将铜鼓元素的数字资源重新组合,让游客置身于绚美变化的铜鼓元素奇幻空间,沉浸式地感受铜鼓形制、平面及立体装饰艺术壮美。 UM 古画数字艺术展 长安三万里数字艺术展,以四个艺术空间为主,在绚丽的光影间,将历史的壮美史诗立体化演绎。 现代科技与历史古诗的完美融合,通过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影像 ,打造超现实画面。 手电筒光影互动,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这幅敦煌壁画投影到墙面上,用到道具触发互动效果。艺术与与科技完美结合,给用户带来新奇体验! 一台神奇手电筒点亮了清明上河图的绚丽画面。随着你的移动,画面也会随之变化,仿佛穿越时空。 UM 京剧文化装置 系统应用多种交互方式,从主动到被动,应用位置、声音、图像、手势等多方面进行内容控制。 作品的主题色调为黑色和红色,黑色代表着京剧中颇受欢迎的武戏元素,而红色则象征着京剧中的英雄和正义,两种颜色的结合,既突显了京剧的戏剧性和艺术性,又体现了京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通过这幅作品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京剧舞蹈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国文化。 三、结语 重塑非遗生命力 03 在论及非遗对促进当代文化发展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强调非遗事象本身在这一过程中的创新与重塑的重要性。让非遗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使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中。一方面要保护本真,一方面要创新发展,这就是我们当代社会对于非遗的辩证态度。 END 谢谢观看 关注我们
参考资料: 《加强非遗理论研究 引领非遗保护实践》—蔡丰明 《当非遗遇上非遗》--周本清 《非遗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及其价值实现》—杜臻 案例仅供学习分享,请勿商用,侵权删除
上一篇:服务设计在传统村落社会创新的探索